官方老師
2022-09-2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
《三國志》里面有這樣一句話——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家長常常因為自家小孩偷拿東西而感到傷透腦筋,害怕說重了孩子心靈受到損傷,說輕了孩子又不長記性。下面就詳細說說2孩子偷東西家長該如何處理。
家長面對孩子偷東西的問題時,要知道打罵只能讓孩子暫時屈服,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用對方法很關鍵,才能讓孩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。
1、歸還東西并道歉
家長首先想要讓孩子意識到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,物品的主人才享有歸屬權。其次讓孩子換位思考,如果別人拿了自己的東西,自己是不是也會焦急不安呢?自己不能沒有經過別人同意拿別人東西,別人也不能隨意拿自己的東西。最后,家長應該讓孩子歸還東西并進行道歉,得到別人的諒解才不會有心理負擔。
2、引導教育孩子
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很重要,要冷靜下來耐心詢問孩子因為什么原因而偷,而不是先入為主地質問逼問孩子,太嚴厲的話語只會讓孩子畏懼從而不敢說出真實想法。當孩子說出真實想法時要鼓勵孩子敢于實話實說,但是去偷別人的行為說到底是不對的,這是原則和底線問題。家長也要讓孩子明白偷東西會帶來很多危害,最終會不利于自己的發展。
3、滿足孩子合理需求
家長也要注意滿足孩子提出來的合理要求,讓孩子不用去羨慕別的孩子。例如,給孩子增加適量的零花錢,告訴孩子如果有什么想要的東西,只要要求不算過分而父母也力所能及,家長也會盡力滿足孩子的愿望,但是偷是原則問題,不能觸犯。
小孩偷東西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讓別人遭受損失,更多的壞處是無形累積的。下面就帶各位家長了解小孩偷東西有什么壞處。
1、讓孩子形成不勞而獲的心理
當孩子偷東西上癮,而每次計劃又得以順利實施時,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僥幸心理。原來獲取東西可以這樣不費力氣,時間長了就會想著不勞而獲。
2、學會撒謊遮蓋事實
孩子偷東西就會造成別人遭受損失,孩子面對別人的盤問總是需要說謊的。在一次次“磨煉”下,孩子的撒謊技術變得“爐火純青”,孩子就養成了偷盜和撒謊的壞習慣,一有機會就會為了謀取利益而動歪心思。
3、失去周圍人的信任
當孩子撒謊成性,偷盜成性時,孩子的小偷小摸秉性也會被周圍人熟知。孩子就會得不到周圍人的信任,甚至被周圍人疏遠,很多事情上都孤立無援。
作為家長,很有必要了解孩子偷拿東西背后的原因,只要找到孩子偷東西的結癥所在,才能對癥下藥,幫助孩子解決問題。下面詳細說說為什么小孩偷東西。
1、渴望擁有,虛榮心作祟
孩子的內心并沒有那么復雜,孩子之所以去偷東西,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單純地想要擁有這樣東西,得到這樣東西會讓自己快樂,內心的虛榮心作祟而已。
2、父母沒有滿足孩子需要
有的父母對于孩子的需求比較忽略,孩子在父母這里碰壁,于是就通過自己的方式去爭取。此外,孩子的渴求家長沒有及時發現,于是孩子就通過“偷”的方式自我滿足。
3、孩子是非觀念不強
有的孩子雖然知道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,但是又很想要,于是還是忍不住去拿了別人東西。這時的孩子混淆了“偷”和拿的概念,孩子無法辨別這兩者的關系。
總之,不管孩子出于何種原因選擇去拿別人東西,家長都要教導孩子偷是底線問題,孩子不能觸犯,孩子的合理需求可以提出來,家長竭力滿足。以上就是孩子偷東西家長該如何處理的相關問題,謝謝您的閱讀!